当前位置:首页 > 货卡之家 > 马斯克“落地”、数据安全“过关”,FSD已然不远

马斯克“落地”、数据安全“过关”,FSD已然不远


一向略显孤傲的特斯拉,没有参加正在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但马斯克的私人飞机,却意外地降落在北京。


一开始,人们都猜测,马斯克是为了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落地而来的。在一起事故再度引发自动驾驶争议的时候,特斯拉能否用FSD打开新的发展窗口,对于特斯拉,乃至整个汽车行业而言,都确实相当关键。



爆炸性的消息随后传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于4月28日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通报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全部符合合规要求。各地已陆续解除(如机关单位、机场、高速等)对特斯拉等智能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


这一“解禁”看似与FSD无关,但其实又息息相关。


数据安全,到底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就车辆数据安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2021年8月,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减少对汽车数据的无序收集和违规滥用,工信部随后也要求智能网联汽车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依法在境内存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并非“针对”特斯拉,而是为了保护中国消费者个人数据隐私而作出的必要之举,除了特斯拉,中国的汽车品牌也同样需要进行改进,保证中国消费者的数据安全,才能被认定为“合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对我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特斯拉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参与了主管部门组织的合规试点工作。2021年5月25日,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同年10月,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正式落成。甚至就连马斯克本人也多次亲自就特斯拉的数据安全“发誓”。


昨天的公示正是特斯拉努力后的结果。公示显示,特斯拉作为首批通过国家权威的车辆数据检测的企业,在车辆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和检测流程开展,符合4项合规要求: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



很多消费者或许忽视了这一点,在汽车智能化、互联化的大浪潮中,汽车使用者的数据安全,已经被提升到了相当高的位置——如今的新车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各式传感器已经愈发常见,为了做到“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智能汽车必须通过它们收集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的车辆数据。有统计数据对比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会产生约10TB的数据,是传统燃油汽车的5-10倍。从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声音数据,乃至衣着、动作,到车辆地理位置、车内及车外环境数据,由智能化汽车引发数据隐私泄露,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而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国内针对整车制造、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等关联企业的恶意数据攻击高达280余万次。就在本月初,就发生了网传某新势力品牌车内摄像头泄露女车主隐私的事件,引发多方关注……由此看来,智能化汽车的数据安全,其重要性不亚于一辆传统汽车配备了多少个气囊、采用了多少热成型钢。


马斯克来华,FSD仍是“醉翁之意”?


特斯拉成功“过关”之后,对中国车市又将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一些原本不信任,或者是受限制无法购买特斯拉的人,或许会重新选择特斯拉。如果再考虑到特斯拉在今年已经多次降价,现在在上海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已经拥有了极具竞争力的终端价格,可以预料,特斯拉在今年下半年有望迎来一波销量反弹。而特斯拉的再度逆袭,也可能让整个中国车市的竞争,特别是当下已经如火如荼的“价格战”,变得更加的激烈。



其次,就要说到已经被反复讨论过的FSD,正如文章开篇我们就提到的,这一“解禁”看似与FSD无关,但其实又息息相关。特斯拉引以为傲的FSD技术,之所以迟迟未能在中国落地,一大制约因素就在于数据安全。现在数据安全这一“拦路虎”已经被消除,特斯拉加速FSD在中国的落地应用,自然是板上钉钉。


此外,测绘资质同样是智能网联汽车入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该方面,特斯拉在中国和百度地图早已有深度合作。同样在今天,坊间还传出特斯拉将使用百度地图提供的高辅地图用于中国版FSD的消息。多方消息结合来看,特斯拉的FSD或许真的已蓄势待发。


对于当下的特斯拉来说,依靠FSD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是悠关生死的一件事。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总营收达213.01亿美元,同比下降9%,这是特斯拉自2020年初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同比下降,同时创12年来最大降幅。其中,特斯拉的主营业务汽车收入同比下降13%。而FSD,恰好被马斯克多次强调是未来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最重要利润来源。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特斯拉保有量已经超过170万辆。马斯克此前就表示:“只有通过数百万辆汽车的数据和庞大的人工智能训练集群,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才有可能实现。” 这170万辆车的行驶数据对于特斯拉来说也十分宝贵。


中国车市的新一波变革,也将由此而来?



在特斯拉“解禁”、FSD具备落地条件的同时,中国车市也可能由之迎来一波新的变革。


首先一点,如今中国品牌大多已经布局NOA高阶智驾,而与完全放弃了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FSD相比,中国品牌大多数选择视觉+激光雷达的技术方案,二者可谓大相径庭。



相比较于有激光雷达的方案,纯视觉方案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更低。尽管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从上万美元降到了一两千美元,但相比几十美元的摄像头,仍然是价格不菲。因此,目前采用激光雷达的车型几乎都在30万以上,仅有少部分20-3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采用了激光雷达。


如果特斯拉的FSD能够在道路条件复杂的中国市场证明自己,那么一方面将对于纯视觉方案是一剂“强心针”,有望为智能驾驶的快速推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广泛采用激光雷达的中国品牌来说,就必须面临成本上的新一轮考验。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第二个层面,特斯拉的“解禁”,也再度彰显出跨国品牌与中国市场之间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


过去一段时间,随着中国品牌在硬实力和销量上的上升,“中国汽车已吊打全球”,乃至于“中国已不需要外国品牌汽车”的论调时常在网络上出现。但这样的极端言论,一不符合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二过分高估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三也对中国对外吸引外资,在全球化市场中进一步发展有害无益。


实际上,马斯克的这一次“突然”访华,就并非单纯的企业行为。据悉,马斯克此次是受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邀请而来。从在上海建厂奠基,到如今每年从中国制造并出口超34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单一品牌的成功,也堪称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成功范例。


此前,坊间也有过“特斯拉退出中国”的传闻,但从这一次特斯拉成为首批数据合规品牌,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背书来看,特斯拉并不会轻易退出中国。大多数“吃瓜群众”可能并不知道,特斯拉与中国汽车工业是共存共生的关系。“特斯拉速度”的背后,离不开“中国速度”的加持。而正是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一流的“中国智造”能力,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才能达到超过95%的零部件本土化率。特斯拉在中国的巨大产能,不仅为这个美国品牌赚钱,也帮助了海量的中国企业,辐射了数以百万的就业人口。


特斯拉离不开中国,中国同样也需要特斯拉。特斯拉的成功足以证明,中国并不排斥跨国品牌,而跨国品牌也能够在中国市场继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