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特斯拉又降1.4万,8月已有11家车企降价
- 团购车惠
- 2023-08-14
- 64976
8月14日至9月30日,下订Model 3后轮驱动版现车并完成交付,且通过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车险,用户可享8000元保险补贴。
8月14日起,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1.4万,起售价从31.39万元调整为29.9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从36.39万元调整为34.9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这次降价并非是像以往那样因为生产成本的降低而降价,此次特斯拉降价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大量中国新能源品牌降价所导致。
据知名博主孙少军透露,“蔚小理”在7月做了大量针对终端方面的措施之后,进店量和订单量都在飞速上升,在7月份已经超过了特斯拉,而极氪的进店量也在快速接近。
该信息客观说明了特斯拉对中国消费者吸引力正在逐渐下跌,当然,这其中也有特斯拉王牌车型Model 3即将换代,不少消费者观望情绪强烈的原因。在种种因素叠加下,特斯拉不得不释放出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还需注意的是,进入8月以来,据出行局不完全统计,包括特斯拉已有12家车企开启了降价,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彻底打响,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了在一起降价。
上汽大众:8月1日,上汽大众宣布,在8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旗下9款SUV车型降价。其中,途昂家族(途昂X、途昂)拥有至高6万元的综合优惠;途观家族中,途观X优惠3.5万,途观L的起售价低至16.99万起;途岳系列中,今年才上市的新途岳,也有着3万元的至高优惠。
除了传统燃油车,上汽大众旗下新能源汽车也开启了“促销”模式,如ID.4 X 2023升级款最高综合优惠4.2万元,ID.6 X 2023升级款最高综合优惠5万元。不难发现,上汽大众这次降价的噱头还挺足,可惜途昂那6万是综合优惠,而不是现金优惠。
零跑汽车:8月1日,零跑汽车旗下C11和C01部分车型售价进行调整,最高下调2万元。此次调价车型包括C11 650智享版、C11 580四驱性能版、C01 606智享版、C01 717智享版、C01 630四驱性能版。
蔚来:还是在8月1日,蔚来推出了8月限时购车优惠方案,包括赠送换电体验券、下调家充桩价格、为部分用户免费升级充电桩等。具体来看,在8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内支付定金购买蔚来新车的用户可在提车后获赠30张换电体验券,同时对家充桩价格进行调整,优惠幅度在2000元到2700元。
奇瑞新能源:8月2日,奇瑞新能源宣布,旗下小蚂蚁、无界 Pro、QQ 冰淇淋三款车型,可享不同的现金优惠,单车最高达到1万元。
上汽MG名爵:8月3日,MG品牌宣布,即日起对MG5天蝎座、第三代MG6 PRO、MG ONE三款车型提供限时现金补贴,至高优惠2.6万元,并赠送终身免费基础保养。与此同时,7月中旬开启的MG MULAN降价2.4万元促销活动,从原定的7月31日结束延期到8月31日。
哪吒汽车:8月5日推出了“七夕放价”活动。哪吒S最高降价4.9万元。调整后,价格最低的 2023 款 520Lite 版价格达到 15.98 万元,较降价前低 3 万元;2023 款 520 版降价 2.6 万元至 17.38 万元;2022 款 715 中版、715 大版、650 四驱大版均降价 4.9 万元。
欧拉汽车:8月8日,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推出8月限时优惠活动,最高可优惠3万元,活动时间为8月1日-8月31日。
其中,2023款欧拉好猫/好猫 GT木兰版享限时优惠2.2万元,优惠后起售价10.78万元;闪电猫优惠3万元,优惠后售价15.98万元起;芭蕾猫售价不变,原因是新款车型4月刚上市,相比2022款已下调4.32万元。
极氪:8月11日,极氪宣布推出极氪 001 限时立减活动,WE版、ME版、YOU版立减 3.1万元、3.0万元、3.7万元,调整后价格分别为26.9万元、31.9万元及34.9万元,活动期限为 2023 年8月11日-12月31日。
长安福特:同样是8月11日,福特汽车宣布除为现有所有福特电马车主免费升级高通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8155" 芯片)外,即日推出 " 迎新六重礼 ",包括立减 4 万元、8000 元置换补贴、4000 元增购礼等。
除了上述几个品牌以外,毫无销量压力的比亚迪也是出人意料的对旗下王牌车型进行了降价。
据出行局了解,比亚迪王朝序列中的秦PLUS车型,现已开启限时促销模式,降价幅度为3000元,部分地区能到3500元。
值得关注的是,价格战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传统汽车来说,大幅度降价能够促进车企销量增长,也能让车企完成清仓,从而全力发展新能源事业,但在短时间内也会对品牌发展、盈利造成影响。对于新能源品牌来说,长期的价格战则是严重损害车企利益,长久以往,甚至会降低品牌形象,破坏竞争环境,会有部分车企在经营压力下铤而走险偷工减料,导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02年的时候,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份额一度达到90%。
但如今,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已经降到了1%,而日本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则达到了98%。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摩托车品牌靠价格优势取胜,从而导致其不思进取,最终因为质量问题和恶意低价竞争导致不敌日本同行,黯然退场。
短期来看,价格战也的确是利好消费者,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一味的价格战并不能对新能源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出行局认为,车企竞争除了价格以外,更应该在产品品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